美食广场,又称美食城或者美食汇等,最初流行于香港、台湾、新加坡等地,随后传入内地并即刻引领了一股商界新潮流。尽管在格局上装修档次不一,但是功能内核始终如一:提供天南地北的舌尖美味,满足人间吃客的味觉体验。商家提供统一平台,商户集中售卖,桌椅共用,将一个相对小空间汇聚成一个大整体,打造出了一个餐饮集市。
这个行业由九十年代到今天,经过了二十多年的发展,由兴起到鼎盛再到当下的萎缩。
2000年初,上海遍地都是美食广场。某时代美食广场几乎占据了上海各大购物中心的核心区域,亿元销售店也腾空而出。而后,北方大连某餐饮集团与日本外资合作导入日资的管理理念并与日本优秀设计公司合作,打造出高品质的美食广场,这个阶段可谓美食广场的黄金时期。随后各地的美食广场如同雨后春笋一样拔地而起,良莠不齐。
1998年,在美食广场发展的同时,“外婆家”在杭州成立,亲民的客单价带上甲方的装修补贴迅速走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美广行业的萎缩与外婆家的崛起并无直接联系,但是与中餐极致的性价比的工厂模式有着紧密联系。
美广华丽装修效果的光鲜背后,其实是落后的传统手工店模式,夫妻店、兄弟店等。在资本下的工厂模式冲击下,夫妻店与兄弟店唯一的胜算是口味,但是在高额提成之下,不保证毛利又无法生存,那么购物中心又想留住小吃店的品类,小吃街或者美食主题街区就自然出现了。
原来购物中心------美食广场------小吃店
现在购物中心-------小吃店
与此同时,设计也相应发生了许多变化。由商场方打造主题美食街,统一设计、统一装修施工,尽可能减少商户的投资额。几乎是拎包入驻,这样商户只用付租金与研发即可,而不需要过多的考虑成本问题。在投资实力上,商场方又强于美广,因为他们有专业的设计团队与工程团队的配合,在设计上也能选择专业度更强的设计公司合作。这样一种新的美广模式就出现了。主题性+特色小吃+一店一设的风格。公共区域有主题有统一风格,每个店还有自己的特色。有人说,这不就是主题街区吗?其实不然,与其说是主题街区不如说就是美食广场的另一种形式。
历史总是相似的,新事物的发展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变换,而是由旧事物转变而来,并且持续一个周而复始的过程,旧事物不会突然消失不见,它在谢幕的同时会将曾经辉煌的元素结合当下的潮流融为一体,向前迈进继续寻找下一个奇迹的诞生。我们在思考当下的同时,便很容易发现曾经的影子,同时,我们期待它的华丽转身。
▼扬州京华城魔幻小厨美食广场
▼西安万象城食通天美食广场
▼南京景枫中心美食广场